[親情的艱難]
閱讀《我的家住著趕不走的怪物》
光是看到這本書的書名,我腦中就浮現很多人的影子。我自己童年時家裡破產負債、父母長年不在家的陰影。好友父母皆是酒鬼,從小就得負起養家的責任。另一好友父親長年失業,窩居家中,多年來都睡在沙發,靠母親與他打工賺錢,父親還指使他倒茶送水,他曾激動對父親大喊:「怎麼不去死?」這些孩子們長大後都變成特別堅強、獨立,但心裡也都有著一塊很脆弱、很柔軟、很難以言說的部份,那不但是創傷,其傷害的複雜,主要還是找不到加害者。因為讓你受傷的是你本來應該愛著、崇拜著、依賴著的人,你無法去恨,甚至沒辦法擺脫他們。即使成功擺脫之後,隨之而來的也會是深深失落與自責。
誰說「天下無不是的父母」,家庭可能會傷人,父母不但可能不是好的典範,還可能會傷害孩子,會拖累小孩。這已經是現代人普遍能夠接受接認知的事實,然而,無論如何堅強的孩子,無論成長到幾歲,當你在成長過程裡看到父母任何一方或雙方的失能,失德,甚至成為施暴者,成為一個無法清楚定位、不知如何判斷其價值的「怪物」,這個孩子就會啟動一種既想保護自己,又想保護父母的心理機制,在漫長的相對過程裡,心裡那種渴望自己可以愛父母,得到父母的愛,並且需要確信父母無論如何都是好人,不可能會傷害自己,但他們卻又真實地正在傷害著我們,這時候該怎麼辦呢?我覺得這本漫畫清楚地展露了這個受創、反省、內疚的過程,這本書裡很多篇章,都讓我心痛且感同身受。或許正因為是以圖像與文字並陳的方式呈現,書中主角的遭遇,她的掙扎、困頓、徬徨、自責的過程才會那麼打動人心。
最令人心痛的是,因為沒有被父母適切地、好好地愛過,她甚至也選擇了一個無法好好愛自己,沒有能力去愛人的男友,無論在家中,或在關係裡,都一再重複著被傷害、被辜負的狀況,而導致自己也無法好好愛自己。每天每天,看著只要一喝酒就會變怪物的父親,正如自己會任由男友在言語上的施暴。
我喜歡這本書最後的收尾,主角沒有一夜成長,也沒有突然頓悟,她在摸索著釐清傷害的過程裡,還是彷徨失措,她仍時常經歷天人交戰,愛或恨?對與錯?依然無法確實分辨,但最終,成長還是慢慢地,慢慢地來到了。
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生命裡有著趕不走的怪物的人們,我想說,我們都曾經是孩子,有些孩子會得到夠成熟的父母,有些孩子不會,唯一的方式,是努力活下去,並且找到一條生路,讓自己就成為那個可以養護、愛惜自己的人。